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

罪人 試讀

      
 光明之下,必有黑暗。

  李麟飛知道,連續三起死後斷指案的凶手,就是坐在偵訊室裡的男人。

  疑犯是小學老師潘勳明──在案子發生時有完整不在場證明,也找不到殺人動機,但他曉得就是這個人。

  不久後,李麟飛收到了第四隻斷指,檢測結果確認,斷肢屬於他本應在娘家的妻子!

  為了替老婆報仇,李麟飛主動出擊,決定無論使出什麼手段,都必須把潘勳明逮捕歸案!

  當第五名被害人出現時,所有證據都直接指向潘勳明,然而好不容易抓住他,鑑識人員卻在這次發現的被害人斷指上,發現了活體反應──分秒必爭,他們絕對要救出這最後一個受害者!

  可為何此時,潘勳明卻對他露出了不懷好意的微笑?






我覺得這本不太著重於推理,但他是推理小說,嗯其實也不用糾結他是不是推理小說,重點在於業力怎麼影響著一個人。然後雖然心理專家剖析了一堆嫌疑犯的童年時期可能有創傷但是為什麼不順便把為什麼他要殺那3個被害女子也分析一下啦!這地方我覺得沒有交代。

他比較像警察小說,視角著重於李麟飛,旁寫其他的配角,然後是和警察這個體系有點格格不入的夏展霖,這個被派去支援的心理學家算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著事件和警察們之間的發展。如果是喜歡英雄主義的人,這本不太適合你,我只看到了為了私情而墮落的瞬間,我覺得結局真是太便宜他了,人都會犯錯,但因為權力而掩蓋的事情只擋的了一時,掩蓋不了一世,選擇包庇他的人的未來呢?不幸掃到颱風尾的鑑識人員呢?因為有人選擇包庇放任行動而使警察這個團體可能招來輿論的壓力,我都想像的到嗜血的媒體會下什麼標題。

我覺得整本書的基調有種顛覆吧的感覺。潘勳明很可惡,沒錯他連續殺了3個無辜的女人,但在連續殺人案前最先被殺死的他的國小老師呢?開頭他愛憐的女子應該是他想像的產物吧?
很明顯潘勳明顯然有心理疾病,原因出自於被國小老師猥褻。而看似正義的一方的警察呢?毒樹果理論最好是不知道啦!因為這樣證據不被採用就只是更放任嫌犯危害大眾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